天涯:动漫产业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网民“nohbdynet”4月6日在天涯社区发表一篇关于中国动画的帖子——《动画产业不是用钱砸出来的!——产业瓶颈杂谈》,该帖子直指中国动画产业的振兴不在钱,而是在于中国人对动画产业认识严重不足;其次,就是国家对于产业的投入方向有误。
网民“nohbdynet”4月6日在天涯社区发表一篇关于中国动画的帖子——《动画产业不是用钱砸出来的!——产业瓶颈杂谈》,该帖子直指中国动画产业的振兴不在钱,而是在于中国人对动画产业认识严重不足;其次,就是国家对于产业的投入方向有误。
“nohbdynet”在评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之瓶颈前,先表明了自己发表该帖子的原因,“今天上网看见一则消息,敬爱的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某动画产业基地的时候表达了“不愿孙子看奥特曼”,希望中国能有自己的动漫产业的意愿。此言一出,想来应是振聋发聩,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上网一查,相关评论寥寥。比较有系统的评论仅是载于光明网2008年8月的《中国动漫产业的软肋何在》一文。奇怪,或许众人早已对我国动漫产业慢慢蠕行的现状尚算满意、司空见惯了吧?亦或许是对全国方兴未艾的动漫产业基地的大跃进式建设还抱有厚望呢?”
“草草将新帐旧簿翻来,自豪与感叹之情油然。原来中国动画之于亚洲,正如中国之四大发明之于世界一样。都是生长于斯天生红颜,却免不了个丫鬟命,未登大雅;到头来被邻家小伙儿看上,拉去做了嫁衣裳。”
老上海总还记得,顺着天通庵路朝前走,会碰上一家发出嘈杂声响的玻璃厂,在工厂和石窟门房子中间,夹着一条叫“三丰里”的弄堂,这是上海人常见的租价比较便宜的老式里弄。它们的样式千篇一律,一般都是两层楼,大门漆上黑色。在这里,一间不足七平米的亭子间就是万籁鸣和后来到上海来的兄弟门的住处,也是诞生我国第一部动画片的地方。
“此言有据,日本现代动画鼻祖之手冢先生,却是当年看过了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而心怀梦想,以阿童木之铁臂卷起东瀛动画之万千气象。而今铁臂少年不老,铁扇公主却斯人已乘黄鹤去,空留得明日黄花压箱底。冤,不止此!甲子已逝,后起的中华动画才俊们不是不得其实年华老去,就是无奈何继续为他人作嫁。”
“有业者无奈自嘲:中国不是没有动画产业,只是要加上‘代工’二字而已……因此愤青之余,晚辈小子在此斗胆发一言:事情或许本不该是这样的!作为一个从事着与动画产业略微擦点边的职业的从业者,晚辈小子既是旁观者也是局内人。难免看看一些有问题的,说说一点煞风景的。郑重声明:以下文字纯属可乐喝多了瞎掰,仅以百余不知所云之言,博各位看官一哂。”“nohbdynet”帖子全文如下#p#page_title#e#
中国动画之所以踟躇不振,主要不是别的问题,而是认识问题!
有人会说,国家花费巨亿扶持动画产业,全国动漫基地遍地开花,欣欣向荣。何来踟躇不振?!又何来认识问题?!这厮不是喝多了零度可乐发癫,就是别有用心哗众取宠~来呀!一万五千个大板伺候,打他个踟躇不振、认识问题!
又会有人说,人家国家花了农民伯伯和纳税人叔叔这多银子贴补你们,要是真的不振也是中国动画和中国某球一样,是天生的阿斗命,怪谁呀?
好,晚辈小子挨完痛打,从口水海洋里面游出来换上个哈姆雷特的行头,继续发疯~砸钱还是不砸?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根本就不是钱不钱的事儿!因为……
任何产业都不是用钱可以砸出来的!
因为钱是解决不了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动画产业是一个涵盖了社会和自然科学、跨度极大的综合性产业。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动画产业其难度丝毫不比建立汽车产业小。虽然小子不懂汽车,但却有这样一个道理不言自明:无论在何种行业上,别人多个花费巨大代价付出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若要想与之比肩就必须在同样的方向上付出起码是同等的代价和努力。
这里好有一比,一个健全产业好像一个健康的生命体。基础设施只是构成生命体的骨架和资金可以比作它的脂肪和营养物质。如果只是单纯注入资金和不合理地安排资源配置,造成建设不平衡,该产业则可能发展成为空有一副大身板、臃肿虚胖的低能儿。
这就是认识问题。
瓶颈一、技术结构误区
首先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动画,是一个产业概念。既然是个产业,除了硬件设施还应该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相关周边产业的技术支持。即便是暂时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也必须建立好一个全面完整且可扩展的技术体系以适应产业的深度发展。
毋庸置疑,技术的载体首先应该是掌握技术的人才。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目前动漫从业者人群的技术构成吧。目前我国动漫行业的从业者绝大多数由艺术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而从事更高层次技术研发工作的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学、信号学、声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专业的人才凤毛麟角,从事技术研究尚且无力,更不用说支撑产业发展了。
座下看官又说了,动画动画,有画能动不就行了?谁不知道艺术家是咋回事?(王小柱儿语录)高技术人才窝在这儿岂不是浪费?一坨牛屎啪住鲜花——可惜了儿的……
好,说得好!这就是态度问题所在!是对动画产业认识严重不足!
晚辈小子反问看官,那么,您说这个电影……比如那个狠捞钱的《哈利波特》,整出这么个玩意儿来,它算是技术问题还是艺术问题呢?
时下谁谁都知道做三维动画用的是max、maya开个软件谁不会呀?不会速成班学呀!培训学校像米一样,各路教师像沙一样~~可是,这样的软件是艺术家绝对写不出来的。况且,艺术家也未必就用得好这种软件。比如,max的动力学系统,骨骼系统,流体和粒子系统,中国动画人只是用用插件,基本不会开发。而 maya就更变态了,连个小球跳动都需要借助物理的阻尼振动原理进行赋值……。再比如我们经常看的洗发水广告,丝丝秀发滑得像绸,筋斗得像弹簧,全是假的!是靠毛发系统建模出来的!靠动力系统碰撞出来的!靠渲染器渲出来的!国产洗发水没用这招,卖不好破产球了。小小一插件,骗了多少纯情少女和善良主妇的钱袋子哟~~给忽悠了吧?
再看看许多中国的三维动画,都是一帧帧调出来的,跟黏土动画没两样,有点发急。
还不够急?再加把火!前段时间有新闻说解放军某部采用一款先进的仿真游戏软件进行战术配合训练,一查发现是美国人做的商业游戏《战场》。我们的技术目前尚不足以解剖这款游戏软件(也没人愿意解剖),如果美国人稍微动动后台,修改几种假象敌方武器的性能和场景中的物理属性,比如风对弹道的影响,比如重力加速度G值,比如某种弹药的实际侵彻能力和射击后效等等,再通过升级包给你偷偷加上……训练?还是人家逗你玩啊?
美国人首创的三维技术原是用于真刀真枪的军事领域的,后来发现这玩意儿用于娱乐业还有点意思,就靠它聚敛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加速技术的优化。
那您说,中国可以学日本,做做二维动画呀?可是现在连二维动画都在引入Ik骨骼系统了,还能根据关键帧自动补画中间帧;还有自动的口型动作库可以根据配音自动调整口型,我怎么没看见人用呢?教材也全是flash的——在国内目前基本2维等于flash。无纸动画基本等于手写板上做传统动画(手写板还不如笔好用)。君不见世界顶级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大奖赛美国siggraph大赛上。中国人也只能是沾沾艺术组的边,技术组从来就是靠边站的。上述头发插件就是源于该比赛的获奖技术,并且还在不断改良中……
上面说的是现状。不算触目惊心,也算小瓢冷水。底下有个干部样子的看官坐不住了:小同志,我们看问题要从发展的眼光嘛~~~~~不行,可以发展嘛~~~你看我们国家还是有技术投入的嘛~~~啊?小同志,要发言~先调查~~。
没错,国家对动画产业的扶持很大一部分是资金支持,而资金的大部分花费在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上。说白了,我们在买人家的技术。但是,技术是买来就能用的吗?#p#page_title#e#
瓶颈二、投入方向误区
国家对于产业的投入,开始总是以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引进作为建设重心的,动画产业也不例外。放眼神洲版图,动画产业基地雨后的笋子一样,出溜溜冒了一地。打开网站搜搜,这里又建了渲染农场,那里又办了公共服务平台……那叫一个如火如荼。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建好房子再开张。或许传统的机械制造产业需要这样一种大规模的前期投入。但是动画实际上是一种“软性产业”,它的发展对“软设施”——知识、数据资源和人员创新等等的要求——更为迫切。这种软设施的作用有时比那些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更为重要许多。
简单的一个例子,英国最来钱的那个《哈利波特》为他们换来的何止亿计的财富和社会效益,养活了多少演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可是英国政府的前期投入是多少呢?一个失业者几年的救济金而已!如果说艺术方面的创作者是沙中金可遇不可求,那么相关的技术研发和资料储备却完全可以用聚沙成塔来形容。
美国人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原来看迪士尼的三维动画总觉得角色表情丰富,总在思考是怎么做的,是动作捕捉的吧?是不是已经形成动作库啦?后来才知道何止是动作库!人家导入了一个心理学家花了8年的时间编撰出一套《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lding System)(三联生活周刊 2009年2月)……
回头看看我们的动画相关产业新闻,对那些体积大,能撑门面的硬件,像是工作站啦,动作捕捉仪啦,渲染农场啦等等甚至还有先进的三维打印机,都不遗余力地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可是说到用于产品开发的素材库,比如动作库啦等等虽然也有引进,所言甚少,可能因为一个内容巨大的素材库看起来也无非是几张光盘而已,实在不好拿来造势……。但是大件的机器设备用钱就能买到,且“像女人,老了就不值钱了”(《围城》语)。而各类相关技术数据则不一样,往往是各公司的商业机密所在。
随着一套完整的技术和素材体系的扩充和完善,甚至能衍生出新的技术门类。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动作库,原先只是固定的一套肢体动作数据而已,目前已经出现了表情动作库,甚至还开发出了与骨骼动作相关联的肌肉动作系统;并且实现了根据所绑定模型实时调整和调用后续动作片段的技术。(siggraph2007年技术组获奖项目)。反观国内,真正懂得利用(或者重视)现成动作系统的人还极少,更不用说扩展其功能了。
倘若说以上涉及高深技术还需要时间的引进和摸索不好贸然定论,那些我们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达到的软性技术和资料的研发和储备工作依然很少引起重视。比如,我们已经做了那么多年的二维动画。总还是感觉到许多动画片人物角色和场景的搭配主次不分、剧本台词幼稚,配音和音效粗糙,色彩不和谐等等。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就缺少关于场景设计和角色制作两个流程之间协调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没有剧本库;甚至没有细致的配色方法和准备方案。我们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以个人的工作(代工)经验为指导的,没有成系统的方法论。
虽然给别人做了代工好多年,却一直挨不到产业的边。因为人家为了技术垄断,根本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动画制作的各个流程完全隔绝。我大学一宿舍的兄弟,去了上海直接进了外国的动画公司。有一年我去看他,他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只管做建模,调动画那块的我不认识,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门在不同地方做事,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连整个上海,也只是相互认识建模的,其他的一概不认识。(当时上海外企做高级建模的估计180 人左右,只有5个女的,也全嫁了同行。)”
将一项需要多部门协作的大工作分部门进行割裂,由外国人自己进行部门间协调和管理,实际上即便你个人掌握了什么高端的细节,也无法通过后续部门应用于生产。我们流程间、部门间的协调和管理能力,还处在幼年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老是、老是、老是给人做那么优秀的代工,却很难、很难、很难才做出自己一部差强人意的作品的缘故。
不要说那些有关公式算法、不可触及的技术;这些看似小儿科的简单技术就已经绊住我们许久了。可是又有多少投入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可以说,我看到是,很少。甚至没有。这些既没体积又没外表的东西,既不好在记者来的时候显成绩,又不能在上级检查时表功劳。虽然实际上很有用,但是没法一下看出来的,又有什么用呢?
这就牵出了制约动画产业发展的第三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瓶颈#p#page_title#e#
瓶颈三、社会认识误区
晚辈小子不想当鲁迅批判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一是嘴上实在长不出周老的隶书一字胡,二是倒八字眉毛在大家搞千夫指的时候实在横不起来冷对。但要说到此问题的时候确实要弱弱地触碰一下我们这个世界最伟大民族的根性……
国人对于新生实物的看法转变总是以轻视开始的,正所谓之“奇技淫巧”耳。而一旦接受就视之为富国强民之救命稻草。就以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为例,由开始的“必由文艺以相升擢”(自伊东佑亨致丁汝昌之劝降书)到吃了败仗梦醒之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围城》语)。而今的动画产业虽已位列振兴立国的稻草之列,却还顶这个“淫巧”的帽子。三公九卿不敢妄论,而某些大员们对于此等“奇技”的看法大概与某个不务正业高考学子的家长曲异而工同:“不好好学数理化,考不上清华北大,就只能向邻家XX的混小子一样搞艺术去!”(小子学生时代扒邻居墙根偷听的)此等说法非空穴之风,原鼎鼎大名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易帜清华以后的际遇,小子认为可以为之狐悲——但凡开会总结成果,多有个括弧——除美术学院以外……讹传千遍谓之真理,以致小子的同事也经常互为自嘲曰 “可以说……您是个艺术家!”
社会言传教导之力更甚。经常觉得小子的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带着无奈和怨气而来,自觉高考之佼佼者却沦落到要跟“艺术” 沾边,岂不自怜乎!常有发奋者以囊萤映雪之毅力在课堂的桌肚中另辟 考研、托福、雅思、GRE之蹊径。以致为了骗学,小子经常诱惑之:怎么样,想不想知道考研英语拿分的秘诀呀~~~想知道呀,回答问题先,下课告诉你……
古今内外社会的舆论乃至决策层的认识,都是以现实的既得利益为主要标准的。因此不能妄谈人民之认识,只希望动画产业在大家心目中早日正本清源由“奇技淫巧”羽化为产业正道。
昨夜发梦,祖师爷孔圣人庭训小子曰:“球!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季氏将伐颛顼》)
是,我们也是有过错的。
动画乃至整个创意产业的从业者,也对自身的行业认识不足。不足在哪里?就在“创意”二字上。(如今小子慎提创意二字)
那么什么是创意呢?从严格意义上讲,创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技术。那些影视作品把大家都误导了,创意不是一帮穿着性感服装留着长发飘飘的俊男美女围炉喝着威士忌或者咖啡一拍脑子想出一个惊跌大伙儿眼镜和下巴的绕口词汇,于是幕后走出来一个大财团老板:“很好!就是这个!你就是我们公司的新的创意总监!”搞什么啊,什么总监,楼长还差不多,你,就是三楼楼长!(《大腕》语)整个一个神经病聚会,还美其名曰“头脑风暴”。
创意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是搭起作品所传达信息和大众头脑之间桥梁的工作。首先,一个波兰老头教我的,创意的开始是先找到现实存在的问题。不然做出来的东西也tm飞机~(行内把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创意和作品叫做“飞机稿”)一个好的动画创作者,或者是设计师,必须具有多重特征,他(她)除了拥有疯子艺术家一般对专业的痴迷和激情,还必须具有作家的敏感和涉猎、工程人员的严谨、演员的表现力(能想像就行不要表演)、起码是基层经理的资源和人员调配能力、家庭妇女的精打细算讨价还价能力、甚至还有政治演说家的感染力沟通技能。
否则,回家当你的梵高去吧!一项好的创意的实现需要多方的提炼和考量以适应生产的需要;还必须说服制作人员不但愿意,还要饶有兴趣地跟从你的想法;甚至需要说服客户和赞助方放弃他们过于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要求以保持创作的最好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创意”——头脑风暴只是手段之一,千分之一。
而这些,并不是所有的从业者所能认识到的。大部分的动画片创意和制作所采用的是及其原始和粗放的方式,低效、粗糙。
p.s.至于为什么现在国产动画片还有市场,做得远不及人家好的动画片还能盈利,有时甚至是盆满钵满。那是因为中国是个巨大巨大巨大的市场,大到可以长期容忍不符合市场(社会)发展规律的商业(其他)行为的长期存在,楼市是这样,动画市场亦然。但是要注意哦,市场像弹簧,容忍程度越大,矛盾激化后产生的反弹效应就越大,越长久。“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动画兴衰业者有责。那么晚辈小子们能做什么呢?
小子我不是诸葛亮,连猪哥亮都比不上。祖上三代贫雇农,没受过啥教育,做不得指点江山的营生,只能干点自扫门前雪的勾当。但小子我就是扫门前雪也要把它扫个干干净净。为什么?傻呗。
小子和室友老毛下班干的最多的不是连机魔兽,而是经常画画草图,想想剧本。不为做什么,只是曲不离口。说来惭愧,老毛画的稿子一叠一叠,小子不太务正业,三心二意的。有时还争论,有一次小子和老毛讨论一个角色,小子说为了突出这个角色亦正亦邪,把它的牙由尖牙换成缺了一角的门牙可好?老毛坚决不干。于是吵,到最后,老毛说:它的手指你看过了吗?! 一语中的,小子无言。是啊,带吃肉爪子的手指,怎么能搭配吃素用的门牙呢?
还有就是讨论学生的动画剧本,想法很粗糙。没关系,小子们自己改,改到关键处自己来演角色的动作,表情。上次演的是一个被阳光逼得没处跑最后缩到自己裤衩里的吸血公爵。再上次是个吞了主人硬币自己买可乐喝的宠物存钱罐猪。改好了,存着,不告诉学生。等他们想到了再告诉一点……想不到啊?好,小子们自己留着。
小子们在做储备,有很多的小子们在做同样的储备。这些储备钱买不来,但或许哪天就能变成钱。关键的是,小子们乐意。
刚收到小道消息,自总理一言以后一天,武汉市紧急出台了一项3000万元的扶持动漫的专项预算,大小动漫企业都有钱分。
不过小子想,是不是可以这么来利用扶持资金。原先的资金是根据企业规模和做出来的作品以及电视播出作为发放标准的。诚然可以刺激产业的短期做大。但是对于上文所说的产业技术的深化发展效果似乎还不太直接。能不能以政府牵头,开设旨在面向动画艺术探索和技术研发成果的大奖赛,将资金作为创业奖金,发给获奖者。一方面,动画产业不是盘子越大产值就越大的,看看国外,真正繁荣的动画产业不单有迪士尼这样的寡头独当一面,更有许多小工作室甚至自由作者欣欣向荣;况且,舜起于畎亩而J K 罗琳发于咖啡馆,往往好的想法和技术也不是集中在企业界的。另一方面,竞赛只面对国内,拒绝国外技术和艺术团队的加入,在刺激本国动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化深入发展的同时,能够防止产业资金因为外国的技术垄断而外流(企业做动画有时间和利益限制,往往拿钱直接聘请外国团队加入或购买现成技术,造成本国技术的进一步萎缩)。